本报讯(金巍 全媒体记者马莉莎)6日,市气象台发布2023年南果梨采摘期精细化气象服务信息。气象部门介绍,目前我市大部分南果梨已经进入采摘期。据历史资料分析,过去一周(8月31日至9月6日)南果梨产区(海城及千山区)平均气温比历年略偏高,降水偏少,日照时数较历年偏多。
市气象台还发布了未来一周全市南果梨产区采摘期精细化预报。
多年来,市气象局全力支持鞍山南果梨产业经济发展,开展了南果梨全生育期的观测服务。在南果梨主产区,市气象局共建有6要素南果梨自动气象站4个,人工观测站3个,主要观测记录花期、主要生育期、病虫害发生情况、果实发育情况及不同果树样本产量等。
预报方面,市气象局开展了南果梨生长季气候分析,精细化南果梨重要农时农事气象服务,助力果农科学管理。以激发城市活力为引领,气象部门开展了南果梨主题文旅活动气象服务保障,推出“气象+旅游”服务产品,围绕“开花期、盛花期、落花期”在全市选择5个观测预报点,发布《南果梨花期预报》,预报准确率均在2天之内。采摘期向南果梨优势产区提供未来7天《南果梨采摘精细化预报》,指导果农适时采摘。
气候品质评价服务上,市气象局依托智能网格预报技术,在海城市和千山区等南果梨优势产区,开展南果梨气候品质评价认证,连续4年已完成唐家房镇、王石镇、大屯镇等8个村镇的南果梨气候品质认证。推动了南果梨从“种得好”向“卖得好”的转变,有效促进特色农产品增产增收。
此外,气象部门还积极开展人工影响天气服务。千山区现有增雨和防雹作业站点两个,分别为东房身、太平沟作业站点,可为周围500平方公里的南果梨提供防护。年平均人工增雨10套次,年平均发射火箭弹40枚,年增雨量在4000万立方米;年平均防雹作业20站次,年平均发射防雹炮弹600发,年防雹作业减少气象灾害损失达6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