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纵横】完善农副食品加工产业链 蓄积发展新动能

●霍奕璇

农副食品加工业是农业产业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农业和工业的结合点。发展农副食品加工业不仅能带动农业、工业的增长,而且也会促进第三产业物流及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我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安排,推动全市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走深走实,就要重点发展农副食品加工产业链,为我市振兴发展蓄积新动能。

农副食品加工业是指直接以农、林、牧、渔业产品为原料进行的谷物磨制、饲料加工、植物油和制糖加工、屠宰及肉类加工、水产品加工、蔬菜水果加工等活动。现代的农副食品加工业不再局限于对农副食品的初加工,而是指对那些可食用资源加以技术处理,以保持和提高其价值,开发出人们所需求的各类农副食品和工业产物的全过程。目前,我市农副食品深加工规模以上企业共计55户,占全市规上企业总数的7%,主营业务收入180亿元,占规上工业企业总额的8%。

目前,我市农副食品加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产品精深加工比例低,农产品加工多为初(粗)加工,二次以上加工整体不足;影响力大、辐射面广的农产品加工项目少,具有牵引带动作用的项目短缺;农产品名优品牌还不丰富,品牌宣传推广力度不够。

推进我市农副食品加工业加快发展,要明确发展原则。要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大力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加强保障能力建设。要坚持地方优势与创新驱动相结合,立足产业基础,以“专、精、特、新”为重点,大力推进精深加工、综合开发利用,大力开展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化集成示范,积极探索农副食品加工业创新发展的新模式。要坚持引进与培育相结合,加快引进重点企业、项目,积极培育本地骨干企业。要坚持延链和补链相结合,围绕产业链不足,加大对重点领域的项目孵化力度,鼓励中小企业围绕骨干企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合作共赢。要坚持产业发展与保障体系建设相结合,加强企业诚信体系建设、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整体水平。政府要主导强化食品安全监管与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要坚持品牌建设与流通体系建设相结合,发挥企业品牌建设主体作用,突出品牌建设对产业提升的核心作用,建设农副食品加工特色物流系统,规范流通运作,着力降低流通成本。

推进我市农副食品加工业加快发展,要明确发展重点。一是发展绿色果蔬加工领域。要开发应用高效榨汁、超临界萃取、远红外解冻等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重点发展果蔬汁、食用菌罐头、脱水蔬菜等产品,推广应用果蔬贮运保鲜新技术,发展果蔬冷链物流。

二是发展畜禽产品加工领域。强化完善从养殖、屠宰、肉类制品加工、卫生检疫检验、冷链运输、批发零售的全产业链条,开发适应不同消费群体的精深加工产品。

三是发展粮油食品加工领域。加强粮食精深加工及副产品综合利用,重点发展精深加工产品,推进加工专用品种多元化和原料基地建设。

四是发展饲料产品加工领域。重点开发酶制剂、有机微量元素新型饲料添加剂,研究开发低氮、低磷、低微量元素排放的饲料配方技术,针对特种养殖和特色养殖,开发配套饲料产品,丰富饲料种类。

五是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领域。做大做强大蒜、生姜、南果梨、五味子等特色农产品资源,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打造区域特色产品和知名品牌。

六是发展酒和饮料加工制造领域。依托行业发展优势,扩大白酒知名品牌产品的生产规模,适当开发果酒、黄酒、保健酒等酒类新品种。积极开发适应不同消费层次需求的饮料产品类型,重点在开发功能性饮料、营养强化型饮料、植物蛋白类饮料等方面下功夫。品种类型方面向健康、营养、特色的方向转变。

推进我市农副食品加工业加快发展,要完善保障措施。加大政策引导,用足用好国家和辽宁省的各项支持政策,加大市、县财政对食品企业“三品”示范(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质量检验能力、原料基地建设、品牌建设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在政策导向的基础上引导农副食品加工产业优化产品结构及发展规模,整合资源,扩大生产规模。

重视人才资源,把人才作为支撑鞍山农副食品加工业创新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大力发展营养健康食品学科、专业和平台。

拓宽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以上市融资、发行公司债券、短期融资融券、股权出资等形式筹集资金,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对重点领域、重点高端项目的信贷支持,加大对创业期高科技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

打造知名品牌,抓好农副食品加工业的产品质量安全,加强质量、标准、品牌、信誉“四位一体”建设。鼓励企业提升品牌层级,扩大品牌影响力,突出精品品质,打造国家和省市食品行业知名品牌。

延长发展链条,以培育发展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基础,延长我市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发展链条,不断优化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规模结构,培育经济增长新常态。

推进标准化生产,依据食品产业生产的质量标准,加强从原料生产到加工全过程的标准化管理和质量控制,提高食品加工质量安全水平。

重视科技投入。农副食品加工企业应不断改良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扩大生产规模,利用已有的产业集聚规模转变食品工业整体增长方式,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创新营销模式,引导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积极融入“互联网+”行动,支持第三方平台运营企业与食品企业开展品牌营销外包合作,形成线上线下销售联动模式,拓宽产品营销渠道。

(作者单位:鞍山市工业和信息化事务中心)


责任编辑:

鞍山市新闻传媒中心 网络举报电话:0412-22244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2112018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辽B2-20150311. 网站备案号:辽ICP备2024018201号-1

鞍山新闻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22 www.qianhuaweb.com. 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