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使出“绣花”功夫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身独具的气质。这些气质由全体市民用心的建设、管理而产生。2023年是我市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深耕之年。昨日,我市公布了2023年城市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明确了新一年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路线图。
建立健全空间网格化体系
以城区硬化道路为经纬,划分最细小的自然单元。将落实“路长”责任制和“网格长”责任制相结合,把注意力从主街主路向网格内倾斜,真正体现市民生活环境治理的精细化。逐个网格建立城市管理要素台账,确定三级具体责任人,定期巡查网格,按照台账标准,及时发现相关问题。在市级层面建设双向数据交换平台,通过网站或微信公众号,面向社会开放。市调度平台24小时接收上行数据,按照责任权属,分派相关部门修缮整改。此外,市调度平台通过12345热线等,接收群众问题反映,按照责任权属,分派相关部门修缮整改。以6万余名基层治理志愿者为基础,扩大监督员队伍,畅通反映问题的渠道。
系统性完善综合行政执法体系
将新组建的市城市管理局确定为我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的主管部门,承担全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指挥、调度、协调和监督等相关任务。在新组建的市城市管理事务中心,设立相关职能机构,承担执法督察、组织重大专项执法,牵头组织公用事业领域执法等事务。由市城市管理局向三个开发区的特定部门签发授权委托书,委托在其特定区域内开展综合行政执法活动。各地区政府要保障综合执法局的独立建制,确保执法力量有效配备。要将执法力量向乡镇、街道等一线倾斜,以中队、小队等形式将执法力量配属到社区网格。要保证执法财装的足额投入,确保执法车辆、执法记录仪、统一制服的配备,维护执法行为的严肃性和严密性。要建立健全社会公开机制、法规解读机制、处罚听证机制、统一培训机制和监督惩戒机制,探索建立全市统一的执法信息化平台。依托信息化手段,提高执法质量。
深入开展市容市貌治理
结合网格化管理,细致研究各个网格内市容市貌的科学合理规范,妥善解决流动摊贩与城市规范美化的矛盾,实事求是规范和引导各种店外经营、流动经营。对影响社会管理秩序、威胁社会安全的坚决依法惩处。5月底前,完成市区主次干道整治规范工作。结合示范路建设,道路提升改造工作,集中清理电线杆、灯杆、楼宇及其他市政设施上未规范设置的标识标牌,7月底前,完成市区两级示范路及城市主干次道、重要部位户外广告、标牌整治工作。4月底前,集中开展一次建筑物外立面大清洗行动。3月底前,主城区已审批的沿街工地围墙(围挡)全部按照规范化、标准化要求整治到位。继续加大露天市场的管理,对市场的卫生实施全程全天候保洁,实行定岗定责定人“三定制度”,全面推行垃圾收集袋(桶)装化。
加强市容环卫和垃圾分类工作
按照省住建系统绿叶杯竞赛和文明城市创建等最严格的指标,完善我市道路、公共场所、城市家具的清洗保洁作业标准,加强教育培训,严格检查督导,确保有效实施。统筹主干路和城市网格的环卫保洁实施主体,科学划分作业区、责任区,保证进展均衡。强化对环境卫生全市一盘棋的思想,加强对公共环卫保洁区之外的监督管理。科学调配机械和人工力量,妥善解决环卫机械化设备持有配比、社会人工、工作实际效果之间的矛盾,既保质保量完成上级部署的任务,又实事求是坚守效果底线。提升环卫收运车辆及垃圾收运质量标准。对各城区、开发区现有的改装式垃圾收运车辆要在2023年末前进行逐步淘汰,改为全封闭式垃圾收集车。各城区要在2023年底,按照计划建成垃圾中转站工程项目,并实施交付使用。2022年已投入建设,但尚未运营的垃圾中转站项目,今年上半年要交付使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环卫保洁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积极探索特许经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等方式,通过公开招标引入专业化服务公司。
开展绿美鞍山专项行动
重点打造10条花卉景观示范路,提升城市道路绿化水平。重点对建国路、民生西路、人民路等道路重点路段两侧绿化带进行改造提升;对新钢广场四角外围绿地改造、立山广场等重要节点绿化带进行提升;对四方台路空坑行道树进行补植;对千山西路高速路口树盘进行改造,提升城市道路绿化质量。继续推进“口袋公园”建设。2023年全市计划新建口袋公园150个。
规范建筑工地施工管理
开展全市标杆建筑工地创建工作,严格落实“六个百分百”,不达标的工地一律不准开复工。上半年,完善网格化管理体系,各建筑工地向当地建设主管部门上报建筑施工扬尘防治责任承诺书。建立问题清单,开展集中整治。各单位加大对建筑工地扬尘防治措施的检查力度,加强日常监管,防止问题反弹,巩固集中整治成果,对新出现的问题及时整改,保持建筑工地全面落实“六个百分之百”。
全媒体首席记者 杨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