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垃圾分类减量模式在台安推广

“我今天又拿来些废塑料瓶,再加上以前的积分,够不够换瓶酱油?”20日,台安县新台镇德生村村民王影带着攒下的可回收废品,来到村里的环保小超市。每月20日是德生村“环保小超市”的集中兑换日,村民们可以将自家可回收利用的废品拿来兑换成生活用品。

德生村紧邻省级自然保护区大麦科湿地的核心区,为保护湿地一方净土,2019年,德生村率先实行乡村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发放分类标识牌、设置分类垃圾桶。可仍有一些村民嫌麻烦,执行不彻底,于是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广泛宣传身体力行,让村民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好处,村民也逐步认识到保护环境的好处。

为形成长效机制,德生村设置了垃圾分类回收站和爱心超市,村民可将日常垃圾进行预分类,将可回收利用的废品送到垃圾回收站,村里按垃圾数量进行积分,村民可用积分兑换牙膏、牙刷、盐油等生活日用品,村委会则将废品进行统一处理或出售,所得利益用来购置日用品,反哺回报村民的环保行为。“上次1.8吨废品卖了230多元,这些钱都用于超市上货了。”环保小超市负责人于峰表示,这样的做法既提高了村民的参与度,又实现了垃圾回收再利用。

多方宣传打基础、设施建设创条件、积分兑换广参与,德生村通过一套环境治理“组合拳”,调动起广大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村民自觉做好“门前三包”、垃圾分类的同时,还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行动中来,使村里的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垃圾分类后,专人专车统一清运,村子更干净更漂亮了,鸟也越来越多了,咱自己看着心里也舒坦,连咱村的大米都好卖了!”村民们纷纷称赞。

德生村一直前进在乡村环境治理的道路上,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实现垃圾“变废为宝”的方法,真正把垃圾分类工作做到常态化、精细化、专业化。今年8月,德生村又投资2万余元,购置了一台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百姓将可回收垃圾分类后,放到箱中,智能箱自动处理后,村民可通过手机扫码,将积分和钱数自动存入微信内,进一步激发了百姓环保的积极性。

据初步统计,近5年时间里,全村共回收40余吨可回收垃圾,兑换价值6000余元的商品,既保护了环境,又促进了资源的有效再利用,村民也得到了实惠。目前,德生村乡村垃圾分类减量模式正在台安全县推广。 全媒体记者 苏仲闯


责任编辑:

鞍山市新闻传媒中心 网络举报电话:0412-22244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2112018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辽B2-20150311. 网站备案号:辽ICP备2024018201号-1

鞍山新闻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22 www.qianhuaweb.com. 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