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工人雷锋”!讲好雷锋与鞍钢的故事

29日21时,由辽宁科技大学、中共鞍山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原创舞台剧《恰在青春时》研讨会在辽宁科技大学召开,来自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专家齐聚钢都,探讨雷锋在鞍山当工人背后的感人故事,在舞美、音乐、台词、表演、剧目名称等方面给予意见,以此方式推动该剧走出鞍山,走向全国。

雷锋曾与工友们一起来到鞍山,进入鞍钢当一名工人,为建设鞍钢作出了贡献。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工人雷锋”的故事,原创舞台剧《恰在青春时》在鞍上演。演出结束后,该剧导演俞炜锋;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副院长黄忆南;青年作曲家、国防大学郑阳;著名作家、诗人陈钦智;音乐制作人、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发展处一级调研员高立军;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辽宁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韩宁;辽宁大学艺术学院回宝昆;国家一级演员、原辽宁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马贵祥;资深媒体人、作家、诗人李金平;著名文学评论家、作家傅汝新;鞍山市诗赋协会秘书长刘照荣;鞍山市诗赋协会秘书长祝永平;校内专家、辽宁省先进教师李继怀;辽宁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剧目出品人李囝等人围绕剧目名称、风格类型、舞美、音乐、台词、表演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纷纷提出了宝贵意见。

该剧从最初的艺术构想到剧目的整体呈现,艺术学院的师生们走过了9个月,如何把当代大学生带入到雷锋生活工作的火红年代? 

俞炜锋:打造身边的雷锋形象

自己的创作初衷是打造一个有血有肉,生活在大家身边的雷锋形象,借他人之口谈雷锋,把雷锋拉回到大家身边,让更多人最终成为雷锋。

黄忆南:用当代人的方式讲述雷锋故事

雷锋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鞍山推出这个舞台剧恰逢其时。我们要思考如何宣传才能让当代年轻人更好地接受。我认为需要用当代人的方式讲述我们要讲的雷锋故事。雷锋是普通人,但做了不普通的事。我们要想办法把剧目宣传出去,把人引进来,考虑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个人建议可做实景展示,比如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承雷锋精神。

郑阳:创作好听的音乐为舞台剧加分

好的音乐能为剧增色,达到传播的目的。我们要考虑音乐的版权问题。建议改编音乐,找出亮点使其变成该剧的加分项。

陈钦智:用形体语言精准讲好故事

该剧写作意图明确,讲述了雷锋在鞍山的生活工作情况,塑造了工人形象的雷锋,有新意。

曲艺:把雷锋精神和鞍钢精神结合在一起

东北话很有特点,且感染力强。雷锋在鞍山鞍钢工作生活,怎样体现融入其中?我们可在台词中使用东北话会更为贴切。雷锋精神和鞍钢精神有相同的地方,需要把两者结合在一起,体现出独有的内容。

高立军:挖掘细节,展示感人的故事

我们故事的核心背景在鞍钢,会让人联想到雷锋说过的“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螺丝钉是鞍钢生产的产品,可把这些元素串联起来,也可改编一首螺丝钉的歌曲,效果会更好些。

韩宁:走进人物心灵打造精品

一个好的作品辨识度很重要,我们要强调雷锋的工人形象,就要求演员们要走进人物心灵,把事件串联起来,进一步夯实内容,打造精品作品。

马贵祥:打磨表演细节,掌握表演技能

学生们用35天排出该剧,并在舞台上呈现出有血有肉的形象很不容易,他们通过排戏演出掌握了表演技能,得到了锻炼,这对学生很帮助,但细节处需要更加完善。

除了以上专家学者,其他人也参与了讨论,大家各抒己见,为剧目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主创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会根据意见调整修改,为大家呈现更好的剧目,传递雷锋精神。

责任编辑:

鞍山市新闻传媒中心 网络举报电话:0412-2224402, 0412-71666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2112018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辽B2-20150311. 网站备案号:辽ICP备2024018201号-1

鞍山新闻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22 www.qianhuaweb.com. 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