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面三刀

游边

“两面三刀”是一个常用的贬义词,意指当面表现一套,背后表现另一套,也指在两方面挑拨是非。在元曲《灰阑记》中有这样的描述:“岂知他有两面三刀,向夫主厮搬调。”然而,实际上,“两面三刀”最初是古代建筑领域的一个术语,后来才演变到现在的意思。

明代的《鲁班经》是古代非常著名的建筑学资料,其中提到了许多建筑术语,包括“两面三刀”。最初,这个术语是指瓦工砌墙的基本技巧。在古代没有水泥的时候,墙体主要是用黄泥进行黏合,一些高级工艺中还使用了灰泥(在黄泥浆中加入适量的石灰浆)。“两面三刀”就涉及到了瓦工砌墙过程中的“两面”和“三刀”两个方面。

“两面”指的是砖块的两个黏合面,通常是底面和一个顶面或侧面。当瓦工左手拿起一块砖时,会快速旋转和翻转砖块,目的是观察砖块的外形,并选出两个适合黏合的平整、光滑的面。只有选择适合的黏合面,才能砌出结实、美观的砖墙。

“三刀”指的是瓦匠在砌砖时,使用瓦刀挖取一定量的泥浆,并将泥浆均匀地刮在砖块的三个黏合面上,即在砖的正面刮一刀,在顶面和侧面各刮一刀。这个过程需要技巧,如果刮的泥太厚,砌出的墙体就会歪斜不稳固甚至倒塌。泥浆的刮均匀程度会影响砖块的结合稳定性和黏合度。因此,“三刀”是一个需要技术的工作,只有通过长期的努力和累积才能掌握技巧。

技术水平高的瓦工能够砌出平整美观的砖墙,而技术较差的瓦工要么是选错黏合面,要么在刮泥时无法准确地使用三刀技巧,有时候甚至需要使用四刀甚至五刀才能达到效果。“两面三刀”代表了瓦工的艺术水平,也是对瓦工的一种褒奖。

古代瓦工学徒的培训常从“两面三刀”开始。师傅经常安排学徒在两名技术较好的瓦工之间工作,一起砌墙,这样可以逼迫学徒注意质量和提高工作速度。学徒在两个高手之间忙碌,汗流浃背的同时,逐渐学会并熟练掌握了砌墙的技巧,包括“两面三刀”。

成语“两面三刀”演变后,它的“两面”指的是表面和背后,表现为人前和人后两种不同的态度。表面上是和蔼可亲的样子,而背后却隐藏着阴险狡诈的意图。“三刀”多指代狡猾狠毒、暗中捅刀子、耍阴谋诡计。

清代文学家曹雪芹也常使用“两面三刀”来描述奸诈小人。在他的作品《红楼梦》中,有这样的描述:“你这两面三刀的东西,我不稀罕”以及“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


责任编辑:

鞍山市新闻传媒中心 网络举报电话:0412-22244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2112018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辽B2-20150311. 网站备案号:辽ICP备2024018201号-1

鞍山新闻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22 www.qianhuaweb.com. 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