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业
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全面总结2023年全市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为做好下一阶段全市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会议要求,必须在高质量发展的大势中,精准把握市情,找准历史方位,坚定打硬仗的决心。这一要求,完全契合我市实际,牢牢扭住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学习本次会议精神,精准把握市情,推动高质量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深理解、推动落实。
精准把握市情,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不动摇。推动我市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决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为我市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目标方向。只要全市上下全面领会、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党中央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立足鞍山实际,认清形势,立足优势,大家一起冲、一起拼,就一定能形成大聚力、大发展、大振兴的整体态势。
过去的一年,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聚焦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这一中心任务,坚定不移抓好高质量发展和全面从严治党,全市各项工作呈现多年来少有的良好局面,全市发展质效明显提升,发展预期持续向好,主要经济指标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双鞍”融合进入历史最好时期,央企、民企、外企来鞍洽谈合作明显增多,项目储备及招商引资持续向好,历史遗留问题加快解决,三个百亿级大项目加快建设,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开工、竣工;始终保持“争”的心态、“拼”的状态,敢于直面新情况新挑战,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矛盾,领导干部带头上阵、带头攻坚,不为不干找借口,只为干成想办法,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为长远发展夯基垒台、积蓄能量;迎难而上,与时间赛跑、与困难较量,敢于大胆行动,勇于破题开路,以超常规举措攻堡垒、破难关,在三年行动攻坚的战场上汇聚千钧之力、万钧之势。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行动比计划更重要。之所以能够坚定信心,是因为我们看到了自身的优势和已取得的成绩。信心来自于经济运行发生重大转变、项目建设发生重大转变、城市形象底蕴发生重大转变、干部状态劲头发生重大转变。以上重大转变,为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成果成绩提士气、增底气、长志气,必将激励我们攻坚克难、攻城拔寨,走在前、干在先。
精准把握市情,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劲头不放松。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必须直面挑战和机遇。既要看准当前的“形”、也要看清长远的“势”,在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的大背景下,要辩证看待形势,发现机遇、创造机遇、把握和用好机遇。
当前,我市经济运行总体向好,发展形势振奋人心。从宏观上讲,我们正处在难得的战略机遇期、政策叠加的红利释放期、发展动能的加快集聚期、产业升级的转型关键期、跨越赶超的发展窗口期,正是干事创业、建功立业的好时候。从微观上讲,我市高质量发展还具备以下有利条件:一是政治保障坚强有力;二是物质基础更为坚实;三是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四是调控政策空间较大。当然,我市发展面临的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
做好今年全市经济工作,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一定要把握和用好机遇,再加一把劲,撸起袖子加油干,全力以赴拼经济、铆足干劲促发展。要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部署及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在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中挑重担、扛重责,以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为总牵引,以“五提升、五攻坚”为抓手,以打造新时代“六地”重要支撑区为目标,实现今年经济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精准把握市情,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步子不停顿。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正视困难和问题,聚焦重点,抓住关键,全力以赴,切实抓好各项工作。
要紧盯重点指标抓运行,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确保一季度“开门红”。
要紧盯重点项目抓推动,扎实做好谋划储备、在建实施、落地未开工、已签约未落地、达成意向、正在洽谈等“六个一批”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精准谋划项目、狠抓开工建设、做好招商引资,推动项目工作提质提效。
要紧盯重点任务抓攻坚,进一步研究制定务实有效管用的举措和招法,确保把“施工图”变成“实景图”。要加快传统优势产业延链补链,在加速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上求突破上台阶。要稳住传统产业的基本盘,抢占市场、加快转型、巩固存量。
要紧盯重点民生抓保障,坚持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教育、养老、医疗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让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共享发展成果。
要紧盯作风建设抓落实,强化党的领导、强化基层建设、强化实干导向、强化正风肃纪。要进一步发挥“关键少数”示范引领作用,咬定目标、增强本领、提高效率,推动各项工作求突破上台阶,坚决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