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贯彻落实《辽宁省推进菱镁行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暨四县(市)菱镁行业联合行动启动大会在海城市举行。通过此次大会,将更好地发挥海城市、大石桥市、辽阳县、岫岩满族自治县两市两县地方政府作用,加速破解资源利用率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足、环境污染等问题,助力全省一盘棋推动菱镁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菱镁产业强省和世界级菱镁产业基地。多地跨区域联动推动产业发展,这是我省在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的又一突破。
工业是鞍山振兴发展的主战场。我市以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为总牵引,锚定打造辽宁新时代“六地”重要支撑区的目标定位,以“五提升、五攻坚”为抓手,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短板产业补链、新兴产业建链,锻造产业竞争新优势,全力在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攻坚突破。
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传统产业一直都是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壮大的“压舱石”。2023年,我市坚持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摆在重要位置,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注重从解决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等突出问题发力,实施工业企业技术升级改造、数字化改造、节能改造和环保改造。工业“四改”项目281个,工业技改投资完成95亿元,改造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升15%。
实施工业大企业培育计划,60户大企业完成产值增幅高于全市5个百分点,科世科等8户企业产值增幅超过25%。“双鞍”融合走深走实,举办鞍山钢铁供应商大会,新增20户鞍钢供应链企业落户鞍山,鞍钢产品本地加工率和供应链本地配套率分别提高2.5和5个百分点。传统产业持之以恒调结构,有效推动了我市工业提质升级,有力夯实了工业的“基本盘”。
着力为新型工业化夯实数字基础。2023年,全市新、改建5G基站1711个,“双千兆”城市创建步伐加快,成功获评国家千兆城市。做好顶层设计和建设规划,适度超前布局网络、算力等基础设施,持续深化5G、千兆光网等规模部署,为传统工业数字赋能,全年新增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15个,鞍钢股份钢材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鞍钢“羽嘉工业互联网平台”获评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
2024年,我市将坚持高点站位、全局谋划、全域推进,聚焦“8+1”产业发展方向,打造具有地方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高质量新型工业化和产业集群化发展支撑全面振兴新突破。
聚焦打造国家级综合性钢铁产业基地和铁矿石储备基地、世界级菱镁产业基地、东北地区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辽宁主要的消费品产业基地等重点,不断优化产业发展格局。落实国家“基石计划”,加快重点铁矿项目开工投产、稳产扩产;推动产业链延链补链,推动产品向高端化升级;加快菱镁采矿权整合,推进企业重组,开发高端镁化工、镁建材等新型镁质产品,推动镁合金提取技术发展;加快推进装备制造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聚焦打造辽宁主要的消费品产业基地,做活做实纺织服装产业,加快建设西柳服装贸易进出口园区和现代化纺织服装产业园区;以畜禽加工、冷冻食品、果蔬等为主攻方向,建设“食品工业大市”;坚持循环、低碳、绿色发展,做深做细再生纸产业。聚焦做深做细精细化工产业集群,依托鞍钢化工产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煤焦油深加工、碳材料及制品、化学助剂,推动三个化工园区聚焦特色产业错位发展。聚焦实现工业资源规模化高效利用,积极推动废钢、焦炉煤气、钢渣、水渣、尾矿等资源与建材、钢铁、化工等行业协同耦合发展,建设综合利用示范产业园。
持续深化“双鞍”融合,围绕提高鞍钢产品本地加工率和供应链本地配套率,针对配套企业制定税收等鼓励政策,建设鞍钢供应链总部基地,地企联手招引鞍钢上下游企业注册进驻和相关项目落地鞍山。围绕在建项目、拟建项目、谋划项目、闲置资产等7个清单,加强与鞍钢对接,明确时间、任务、责任,强化调度、强力推动,支持紫竹、后英、宝得等本地大型钢铁龙头企业做大规模,推进与鞍钢错位互补发展。
持续拓展市场空间,推动工业企业“四项改造”,支持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低碳化方向转型升级。培育工业大企业,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提高经营能力、管理水平,增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扩大生产,支持本地传统产业企业走出去、拿项目、占市场、扩订单。发挥中小企业服务基地作用,落地落细落实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推动困难民营企业改革重组,为成长空间大的中小企业搭建市场,培育一批市场前景好、创新能力强、核心竞争力强的“种子市场主体”。
作者:钟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