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房揭瓦

游边

俗语说:“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含义指孩子调皮,引申为人欠打调皮。

上房揭瓦是修复古建筑屋顶最常采用的工艺,通过瓦匠们巧妙的修补,一砖一瓦的重新复原,恢复建筑的“天际线”。屋顶盖瓦、墙体砌砖、方砖墁地,这些传统营造技艺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与时间对抗的力量,使古建筑能经受住风雨的洗礼而屹立不倒。

瓦,来源于土,成型于火,为人们遮蔽风雨。东汉《说文解字》中记载:“瓦,土器已烧之总名。象形也。”

瓦作是传统建筑中砌砖墁地的一种营造技艺,最早可追溯至西周时期。传统建筑中使用的瓦材料种类繁多,包括青瓦、铜瓦、金瓦、铁瓦、明瓦等。古代瓦呈弧形,西周时期出现了可固定在屋顶上的瓦钉和瓦环,旨在使瓦稳固。每块瓦都通过瓦钉固定在挂瓦条上。由于金属瓦钉容易生锈进水,工匠们开始烧制瓦钉的帽子来覆盖瓦钉,最终演变成了“五脊六兽”的形式。随着屋面叠瓦技艺的成熟,一般缓坡的民居瓦屋面可以依靠瓦的重量保持稳固。然而,对于较陡的筒瓦屋面,则需要使用瓦钉来固定。

瓦本身是由泥土经过烧制而成的陶瓦,由于土质和烧制工艺的不同,瓦会呈现出多种颜色。除了青灰色的青瓦之外,还有颜色丰富的琉璃瓦。

琉璃瓦最早出现于北魏时期,发展到明清时代已经有黄、绿、蓝、黑、紫、白、翠等颜色,以黄绿为主。在中国古代,红、黄、青、黑、白被认为是五种基本色彩,它们与天地中的五个方位相对应,其中黄色具有土地之色的含义。在农耕社会中,土地被视为生命之源,因此黄色被视为正统、至美的颜色,具有神圣和威严的象征意义。在宫殿屋顶上使用黄色琉璃瓦,更加彰显其尊贵地位。

关于琉璃瓦的规格,宋代的《营造法式》没有具体说明,而《工程做法则例》则是根据“样数”来定规格,从二样到九样不等。在高等级建筑中,一般会采用二样规格的瓦,殿堂建筑则多用五样至七样规格,而亭廊建筑则常采用七样至九样规格。

在海城东南的析木镇缸窑岭村,曾经存在着一座清代琉璃窑厂——黄瓦窑。海城的黄瓦窑主要为清代皇室宫殿、陵寝、行宫等建筑提供黄色琉璃瓦。黄瓦即黄色琉璃瓦,在古代社会中,黄色通常只能皇室使用,因此黄瓦窑也被称为皇瓦窑,专门烧制皇室所需的建筑构件。黄瓦窑历经清朝十二代皇帝,几乎贯穿整个清朝历史,虽经风雨沧桑,但仍保持着传统不衰,一直延续至今。黄瓦窑的特殊生产工艺,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为中国琉璃史和古代建筑史留下了宝贵的一笔。


责任编辑:马服苏

鞍山市新闻传媒中心 网络举报电话:0412-2224402, 0412-71666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2112018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辽B2-20150311. 网站备案号:辽ICP备2024018201号-1

鞍山新闻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22 www.qianhuaweb.com. 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