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在全市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战风 苏仲闯赵宇泽 张子律 王渝荐 王琳)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在全市干部群众中持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一致表示,要坚定不移向着重振雄风、再创佳绩的目标奋勇前进,奋力跑出东北振兴的“加速度”。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辽宁新时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海城市委副书记张丹凤表示,海城是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作为一名县域基层干部,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紧扣振兴所需,发挥自身优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开展“我为企业解难题、我为群众办实事”大比武活动,用心用情解决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进党建引领市域治理体系创新,着力构建“事在网中办、人在格中走、一网兜起大小事”的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着力改善城乡基础设施和环境,以创建促发展、以创建树形象、以创建惠民生,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台安县委副书记王威表示,台安县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积极融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加强同先进地区的区域合作,大力推动民营企业发展,鼓励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持续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壮大农产品深加工等特色产业,稳定粮食生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扎实推进主题教育开展,严格落实巡视问题整改,持续深化改革,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着力提升党员干部科学谋划工作、解决实际问题、抓好工作落实能力,奋力谱写台安全面振兴新篇章。

岫岩县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浦时表示,岫岩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加强生态资源保护利用,以创建国家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为抓手,以辽东绿色经济区建设为依托,以绿色产业项目为支撑,坚持向水资源要效益,加快推动石湖水库、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坚持向森林资源要效益,认真落实碳达峰和碳中和要求,积极包装开发造林碳汇和森林碳汇项目。坚持向清洁能源要效益,积极推动三峡风电、整县分布式光伏等项目建设。坚持向旅游资源要效益,加快巨型玉体、圈里陨石坑等独特资源开发利用,真正推动生态资源向生态效益转化,努力走出一条绿色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全面建设“中国玉都·生态水乡”。

立山区委书记王磊说,立山区上下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目标任务,立足“一港三基地”产业发展布局和“一河两岸”空间布局,以“10+2”赛道机制为抓手,聚力推进“五提升、五攻坚”,紧紧抓住鞍山陆港开放平台和高速北出口大通道开通机遇,着力加强工业大企业和高成长型科技中小企业培育,扎实推进军民融合市场拓展和科技创新,全面提升鞍钢供应链本地配套率和重点项目落地率,全力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桥头堡”,“双鞍”融合示范区,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保持战略定力、勇于担当作为,笃定前行、奋跃而上,奋力谱写鞍山全面振兴立山篇章。

千山区委副书记张莹表示,习近平总书记为东北地区和辽宁振兴发展标定了新的使命任务,也为鞍山全面振兴新突破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千山区将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把握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重要要求,深入实施“五提升、五攻坚”,以西鞍山铁矿、乾晨废钢、聚信耐材等重大项目建设为牵引,固存量、拓增量、延伸产业链条。深刻领会把握央地合作模式,加大“双鞍”融合项目推进力度,绘制招商图谱,扩大招商引资“朋友圈”,优化营商环境、纾困惠企、兑现承诺,赋能实体经济发展,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千山区落地生根见效。

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徐光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们倍受鼓舞、倍感振奋。我们将密切关注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支持东北地区全面振兴的政策文件,认真研究、仔细梳理,把握好政策取向和精髓要义,并做好与国家部委、省相关部门的衔接、沟通与协调,抢抓机遇,将政策用好、用足、用活,收获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高新区是全市经济发展主战场、项目攻坚主阵地和高质量发展主引擎之一,我们将不辱使命、不负重托,推进高新区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招才引智、营商环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支持专精特新等诸多方面实现新突破。

鞍山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李舒说,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们强烈感受到总书记对东北振兴寄予厚望,这必将极大鼓舞和激励全区上下在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实践中实干担当、争先进位。我们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聚焦钢铁冶金新材料、磁应用及先进装备制造、碳材料及氢能等主导产业,将科技创新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支撑,以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赋能补链、延链、升链和建链,将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与实体经济发展相结合,让传统实体经济真正发挥好主战场、主引擎作用,为新时代鞍山振兴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责任编辑:

鞍山市新闻传媒中心 网络举报电话:0412-22244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2112018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辽B2-20150311. 网站备案号:辽ICP备2024018201号-1

鞍山新闻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22 www.qianhuaweb.com. 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