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山隐”者忘浮名——访作家胡小胡

对一位作者的印象,首先来自于他的作品。初识胡小胡,是他1993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蓝城》,如今见到胡小胡,比预想中要年轻许多。“每年,我都至少开车八千里出游!”年近八旬的作家胡小胡并没有想象中高深的文化学者姿态,相反,却十分谦和,言谈儒雅、亲切……“梁思成给我们上课”

“上初中时,我就告诉父亲,想当作家,父亲就开始指导我看哪些书。后来高中是在中国人民大学附中念的,我文理科都很好,为什么选择考清华呢?就是因为受到当时苏联小说《远离莫斯科的地方》的影响,作者是阿扎耶夫,他写二战时期到库页岛建输油管,他在25岁时候就写出了第一卷,是列宁格勒工学院工科毕业,毕业后分配到库页岛去的,然后开始写作。我想这可挺好,所以也选择了工科,就考去清华学建筑,最该感谢的是我的画家父亲胡考。”“1964年,我考上清华大学土建系,当时我们那届招收的学生是1700多名。记得印象最深的是,开学后的第一堂课是梁思成给我们上的。”“梁思成当时担任我们的系主任,那节课是专门给我们新生讲的,完全的脱稿状态,讲得天南海北,主要讲我们为什么能考进清华,将在开学后学习什么东西,先生平易近人的风格至今记忆犹新。”

聆听蓝城

鞍山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诞生了享誉全国的长篇小说《沸腾的群山》,《蓝城》则是改革开放以后的力作。“胡老师,请您评价一下自己的代表作《蓝城》好吗?”“《蓝城》比我的后两部作品显得稚嫩一点儿,但当时的发行非常好,在社会上影响力很大,正规出版社发行量达到了20多万册!”“记得当时《蓝城》还上了央视的广告时段,全国的影响力就是从那引起的。”“能详细谈谈《蓝城》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吗?请您回顾一下创作历程。”“长篇小说《蓝城》创作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我当时在一家学院培训,有位同学听说我去学习,特意报名参加了学习班,他帮助我听课记笔记,我利用那段半年多的时间,写出了《蓝城》的一半。”

“您是在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下完成创作的,轻松、紧张、还是焦虑?”“写作,要写得轻松,不痛苦,可能和自己的性格有关,遇事不发愁,随遇而安。”“当作家其中的乐趣太多了,一是有成就感,二是社会认同,三是读者喜爱,还有你在创作中不断提升的满足感……”“记得我的第一部中篇小说《阿玛蒂的故事》发表后,有一天收到一大包邮件,是沈阳的春风文艺出版社发来的,一打开,满满的全是读者来信,一共有600多封!我逐个打开翻看这些来信,那时候是1979年啊,当时的心情就像是现在的电影明星的感觉吧!”“《蓝城》发表于1992年,正值改革大潮兴起之际,是我写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当时我被调到辽宁省作家协会当专职作家。后来,我又任职三冶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后来,又任职三冶公司工会主席,就在这个过程中创作的《蓝城》。”

小说之辩

“《蓝城》之后,我创作了长篇小说《太阳雪》,全国作协有个杂志叫《长篇小说选刊》,看中我的《太阳雪》,当成发刊的头一篇,《太阳雪》的字数60万字,让我改到30万字。”

“长篇小说《太阳雪》最后获得东北文学奖。”

“那以后,我又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寻找郁达夫》,2008年发表的。写中国人在美国的经历,因为郁达夫是我的浙江老乡。我杜撰了郁达夫有个长篇小说书稿,一直在美国,写他的后人的曲折的故事。再一个是写回忆录,在博客上走红了,三联书店找到我,想印刷出版,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出了,还有一本《艺术的价值》,尚未出版。”“后来,我搞填词创作,觉得挺好玩,作品集的名字叫做《买山隐集》,我的创作历程,就是这么回事。现正写第五本书。”“能给青年作者谈谈短篇、中篇及长篇小说之间的区别和共通之处都有哪些?”“这是一个既浅显又宽泛的问题,更是一般人不爱回答的问题。长篇小说可以把人物刻画得比较完整。短篇小说,如莫泊桑的《项链》《我的叔叔于勒》,都是简单的刻画和素描。只有长篇小说才能把时代表现出来。常有的现象就是,写短篇的作家,往往不会写长篇。当然也有很好的短篇小说大作家,比如契柯夫等三大短篇之王,中国的短篇之王蒲松龄。”

“您是怎样理解文学创作中的想象力呢?”“想象力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是你体察内心、表达美的能力,想象力是你运用文学形式的能力,运用文字的能力。”“提到‘想象力’,我以为更多的是与生俱来的,很难通过后天的训练培养出来。想象力并不在于诡谲、奇异、光怪陆离,想象力是咀嚼人生的能力,是驰骋感情的能力,是聆听内心的能力,是升华。

古典诗词悦情致

“买山隐”一语出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朱熹有词云:“何处车尘不到?有个江天如许。争肯换浮名,只恐买山隐,却要炼丹成。”

在《买山隐集》后记中,胡先生留下了这样的文字——自2008年出版小说《寻找郁达夫》之后,16年过去了,垂垂老矣。词集共九个篇章,分别为:花卉、游冶、诗人十三伤、幽居、品馔、系情、读庄子、跟随作品的旅行、少年,共143首。绝大部分是最近五六年所作,这一时期下了一点功夫。正如序言作者刘再复先生说的,中国的艺术家到了晚年有回归传统的意愿。当然,幼年的喜好和努力是不可或缺的。我的信念是,要搞一样东西,就要有模有样,否则就不要搞。

“2013年,我在小说《爱之殇》中加入了一首五言排律,成《北芒山记》,前一部分如下:日芒山雨,微风点滴寒。葱茏三百里,澄碧几十弯。雾锁千佛顶,云蒸九曲盘。青砖释迦殿,绿瓦仲尼坛。古刹鸣钟磬,疏林响杜鹃。松崖风淅淅,荷沼露团团。细草埋幽径,肥鹅拱木栏。鱼儿耽跳跃,燕子喜呢喃。涣涣桃花水,依依杨柳烟。浮云悬石壁,浅水没沙滩。飘雪梨花谷,流霞芍药川。笙歌穿涧壑,箫管度林泉。旨酒开琼宴,佳肴聚凤鸾。孤鸿天外客,高士座中贤。”

“《北芒山记》是情趣之作,但是它的完成使我对于旧诗词的创作信心大增。从2017年秋天开始,我整理旧作,并投入新的创作。我忽然发现网络工具可以弥补古文修养和‘童子功’的不足,无论是用韵、用典、查阅古诗文,上网是很容易办到的,有了网络,一切都变得轻松了。从技艺层面说,旧体诗词是难度较高的。平仄无误对仗工整还是表面的,难就难在用这样一种艺术形式从容地摩物状景,自由地抒发感情表达思想,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有评论家说我的词是“写自己”,逃不出这个藩篱。“诗人十三伤”是从中国古代诗人中挑选出来的最顶尖的几位,他们都是“写自己”的。白居易一首《长恨歌》一首《琵琶行》,写了别人,可是最后还是“江州司马青衫湿”,回到了自己。“写自己”是很不容易的,要写得活灵活现,要写得入木三分,要写得悲天悯人。陶渊明、李白、李煜、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纳兰性德都是这样写的,即使杜甫,他更关注社会,更关注百姓,他也是把在大丧乱中漂泊的自己完全呈现在读者面前。

“中国诗歌的历史,没有古希腊的《伊里亚特》和《奥得赛》,古印度的《罗珂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但丁的《神曲》,以及歌德的《浮士德》,长篇叙事诗不是中国诗歌的特长。而诗词格律更加重了短小化和个人化的倾向。诗词格律只是艺术技巧中的一小部分。要有博大的胸怀,你的诗句才能成为晶莹的露珠和娇艳的花朵。”

全媒体记者 董树茂

胡小胡简介

1945年10月生于江苏淮安,1970年清华大学毕业,曾任中国第三冶金建设公司总工程师、副总经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创作中篇小说《阿玛蒂的故事》、长篇小说《蓝城》《太阳雪》《寻找郁达夫》等。


责任编辑:

鞍山市新闻传媒中心 网络举报电话:0412-22244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2112018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辽B2-20150311. 网站备案号:辽ICP备2024018201号-1

鞍山新闻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22 www.qianhuaweb.com. 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