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实施“北纬40度 海城质造”强市计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海城新篇章 2025年工作安排

2025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决胜之年。海城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开启“北纬40度 海城质造”强市计划,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集聚发展新动能,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引外资、招央企、聚民企,高频次参加进博会、广交会、辽洽会等国内外商贸展会,高标准举办推介会、恳谈会、海商大会等上下游招商活动,持续加强产业链招商、以商引商、第三方招商,招引一批标杆企业、引擎项目,推动优势产业建链成群,确保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50个,落地亿元以上项目76个,全力跑出新一轮高质量招商加速度。立足未来三年,深度谋划储备一批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的高质量项目900个以上,力争更多项目纳入上级政策盘子。确保奥亿达沥青基碳纤维等137个项目开复工建设,鑫荣智能装备制造等超百个项目竣工达产。

★厚植振兴新优势,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实现新突破

升级完善智慧菱镁大数据平台二期工程,完成轻烧反射窑炉退出任务,拉长做宽镁耐火产业链,做强做精镁建材、镁化工、镁合金产业链,全力打造菱镁产业绿色转型示范区。不断壮大粮食、畜禽、蔬菜、食用菌深加工产业,打造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聚示范区,重点推进昊明禽业肉鸡屠宰项目。着力引进纺织、印染、设计、加工企业,加速实施西柳服装市场片区城市更新,全力推进纺织服装新材料项目落地。加快发展高档着色剂、高端专用化学品、绿色低碳产业等板块,全力打造国家级精细化工有机新材料产业基地。发展好商贸购物游、温泉康养游、乡村生态游、非遗文化游和健身休闲游,全年举办文体旅促消费活动10次。

★强化科技新支撑,在塑造发展新动能上实现新突破

加快实施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雏鹰瞪羚企业3家以上,确保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15项。开展大学进园区进企业活动,柔性引进创新团队4个,实施重点研发项目5个,全力打造产城融合、人才集聚新高地。

★赋予企业新活力,在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上实现新突破

积极推进海镁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着力推进市属公共服务企业与央企合资合作,增强企业发展活力。扎实开展正科级及以上领导干部包保企业活动,及时解决企业发展瓶颈难题,激发民营企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规上企业达到400家。进一步提高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速辽宁奥亿达新材料有限公司北交所上市进度。借助正昌、佳通、中央化学等现有外资企业,以商引商招引产业链上下游外资合作伙伴。

★开创三农新天地,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实现新突破

打造特色农业和绿色农业品牌,提升南果梨等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推进农牧业生产设施建设,争取建成投产一批标准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大型养殖场。探索建立市、镇、村三级网格化管理制度,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水平持续改善。统筹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新改建农村道路100公里,改造农村危桥5座。围绕扩大农村就业,力争新培育家庭农场18家以上。围绕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强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管理,实施村集体项目10个。

★增进民生新福祉,在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上实现新突破

多渠道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460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000人。完成义务教育学校“双减”达标考核,新增普通高中学位50个。有序建立县域急诊急救联动机制,形成居民“15分钟健康服务圈”和“10分钟急救圈”。高质量完成50项民心实事,回应百姓殷切期盼。全力推动“北纬40度 海城质造”主题公园建设,改造兴海广场、澄洲湖公园,完善厝石山公园,新(改)建26处口袋公园。持续对栗子三栋住宅、汇源小区等老旧小区实施改造,改扩建龙江路、天山街北段,推动城市有序更新。

★释放改革新红利,在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上实现新突破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化运营,力争交易量冲进全省前三名。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全方位、全覆盖、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体制,确保基层“三保”、重点项目和任务资金需求。扎实推进政务服务中心规范化、标准化、便利化建设,让“办事不找关系、用权不图好处”成为常态。

★提升开放新高度,在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上实现新突破

深化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以西柳服装市场集群为核心,鼓励更多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加强跨境电商线下综合服务园区建设,全年新增跨境电商企业6家。在俄罗斯、匈牙利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海外仓,构建西柳国际干线大通道,提高报关、物流、融资、保险等服务水平,增强服务产品出口能力。组织企业参加境外重点国际性展会,全力拓展中东欧、东北亚地区等境外市场。

★描绘生态新画卷,在绿色低碳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加速推进东四方台和耿庄污水处理厂、五道河水污染治理与水生态保护工程建设,确保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实施土壤污染源头管控,确保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70%以上。强化绿色矿山建设,实施现有废弃、政策性关闭矿山集中治理。持续涵养湿地生态,确保全年植树造林2000亩,完成4个镇的村屯绿化,义务植树50万株。

★打造执政新形象,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时刻坚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市委、海城市委工作要求在海城落实落地。坚持解放思想,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效率观念,深入落实“四下基层”工作要求和工作机制,持续做好“访民情、解民忧”,全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全媒体记者 战风

责任编辑:

鞍山市新闻传媒中心 网络举报电话:0412-22244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2112018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辽B2-20150311. 网站备案号:辽ICP备2024018201号-1

鞍山新闻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22 www.qianhuaweb.com. 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