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型媒体平台助推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

徐思凡 王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积极推进首发经济”。去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时,再次强调“积极发展首发经济”。作为挖掘消费潜力、激发市场活力的新突破口,首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媒体生态系统,尤其是优质服务型媒体平台的有力支撑。深刻认识媒体平台与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关联,准确把握新形势下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挑战及要求,全力打造高水平的服务型媒体平台,是实现首发经济从“流量”到“留量”再到“销量”蜕变的必由之路。

深刻认识媒体平台与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关联

作为一种新兴业态,首发经济的丰富内涵使其与媒体平台之间天然存在着深层次、本质性关联,两者共同构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首发经济指的是企业首次发布新产品,或推出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新技术,以及开设首店等经济活动的总称,涵盖了企业从产品或服务的首次发布、首次展出,到首次落地开设门店、首次设立研发中心,再到设立企业总部的链式发展全过程。首发经济的提出与推广,回应了国内外消费市场因处于快速转型期而引发的诸多难题,体现了对于进一步深化消费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前瞻性思考和全局性谋划。产品、服务和场景的创新升级,以及层次丰富、形式多样的“首次亮相”体验,契合了消费者对于产品质量和服务,特别是其中蕴含的理念、价值、情感等要素的持续关注,有助于满足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精品化的消费需求,并由此带来消费观念、结构、业态的同步变革。

首发经济的成长,需要经历“首次亮相+链式发展”的漫长过程。其中,宣发推广环节的现代化与精准化程度,直接关涉到首发经济是真正实现“量质齐增”,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还是抄作业、炒概念的“昙花一现”,盲目跟风,短期“爆红”。这就意味着,以大数据、云计算、AI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集信息发布、资金管理、数据收集与反馈等功能于一体的媒体平台,必将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准确把握新形势下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挑战及要求

首发经济的提出,适逢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内需、增强中国经济韧性和活力的历史关键期,高质量发展既需要解决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等共性问题,又需要积极应对创新性和个性化不够突出、低水平同质化竞争严重、运营管理能力不足、支撑性的体制机制尚未完善健全等特殊难题。

从首发经济常规发展进程来看,上述问题在不同发展阶段表现形式各异。在“首次亮相”阶段,首发经济经营主体需要敏锐感知消费者偏好和消费趋势的复杂变化,思考如何提升产品、服务的创新性和引领性,并将消费信息高效、快速、精准地送达目标消费群体,尽可能扩大自身知名度和影响力。当首发经济业态进入“链式发展”阶段,经营主体应着重增强自身在“首发”之后的运营管理能力,以高质量供给和服务营造消费新场景,避免因无法消化和沉淀短期流量造成“门庭若市”后的“悄然退场”,进而影响企业和品牌的声誉。与此同时,首发经济治理主体也应与经营主体同向发力,建构和完善包括制度、政策、资金等要素在内的生态体系,使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切实作用于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产业-消费-制度”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全力打造助推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服务型媒体平台

较之于此前已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大力推行的“首店经济”,首发经济对于创新性、独特性、引领性等内在特质的强调,使“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共同成为衡量其发展水平的参照指标,而这两者之间的密切联动与深度融合,就需要以强大的服务型媒体平台为依托和前提。

在促进“量的合理增长”方面,服务型媒体平台拥有无可替代的渠道和资源优势,这一优势主要由技术的先进性、业务的专业性、媒体自身的权威性与公信力共同成就,能够将产品和品牌中蕴含的文化价值、科技元素、情感要素快捷精准地呈现给目标消费群体,短期内积聚海量的注意力资源,有助于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形成“首发-流量-销量”的初级循环。

在实现“质的有效提升”方面,服务型媒体平台能够与政府、企业及相关主体协同构建赋能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预防因“重形式轻内涵”“重频次轻质量”“重活动轻品牌”等误区而使首发经济沦为“一窝蜂”式的“促销经济”。因此,全力打造助推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服务型媒体平台,将主要业务模式从以“新闻”为核心扩展至“新闻+政务+商务+服务”,顺应消费逻辑由产品为王、品牌为王转向注意力为王的发展趋势,能够推动“信息生产和传播”与“消费服务”领域诸要素的有机整合,在时间和空间上延长消费活动的生命周期,增强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

(作者单位:鞍山师范学院 本文为辽宁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立项一般课题“《舆论学》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课题编号JG22DB002)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鞍山市新闻传媒中心 网络举报电话:0412-22244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2112018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辽B2-20150311. 网站备案号:辽ICP备2024018201号-1

鞍山新闻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22 www.qianhuaweb.com. 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