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子
我第一次听评书是半个世纪前的事了。那时村里刚刚通电,没有电视,也没有收音机。好像是1970年春节前,在鞍山矿山工作的父亲,回家探亲,背回来一台“渤海牌”电匣子。这台电匣子,是全村第一台能说话的方盒子。
自从有了电匣子,我家就成了孩子们的聚点。大家围着电匣子,不知道什么叫评书,也不知道电匣子里播评书,只知道最爱听的是中央台的少儿节目,儿童广播剧和电影录音剪辑,听起来非常过瘾。
一天,电匣子频道让妹妹拧乱了,我重新搜中央少儿节目时,忽然听到一个粗嗓门的老人在讲故事,还带口技,学枪响、马蹄子奔跑的声音,我和几个小伙伴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后来才知道是一位叫杨田荣的评书艺人讲的评书,书名叫《沸腾的群山》。
从那时起,我喜欢上了听评书。
参加工作半年后,我用差不多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一台半导体收音机。那时我住职工独身宿舍,每天临睡,都是躺在床上抱着收音机听评书。我从喜欢听评书到迷上了评书,先后听了杨田荣、单田芳、田连元、袁阔成和刘兰芳、王刚等评书名家的评书。尤其是刘兰芳讲的《岳飞传》,可以说痴迷到了不吃不睡的地步。那段日子,下班路上恰逢电台的评书时段,我急忙骑到电线杆或大树下面,单脚点地,拿出收音机,骑在自行车上听,直到评书结束才继续往家赶。
由于沉迷听评书,差点出大事。那年我刚结婚,在市郊租了一间小土房。一天晚上,妻还没下班,我边做饭边听评书,评书结束时我才发现外屋火光冲天,一片通红——炉子上的水壶烧化了,旁边放着的菜板子也烧着了,火苗子眼看着就烧到屋顶了。我忙冲向外屋,打开水龙头,接水灭火。当妻子回来看见灰头土脸的我,跟我大吵了一场。我知道,她是心疼结婚时新买的水壶和菜板子。
记得单田芳讲《隋唐演义》时,正赶上单位组织青年突击队员去大连旅游。出门旅游大家也带着半导体,谁知到大连后,隔着山、隔着水接收不到鞍山台,这可把大家急坏了,连看风景的心情都没了。不知是谁想出来的主意,往家打长途电话,让家里人把评书节目天天录下来(当时已有了录音机)。第二天,大家这才快快乐乐开始旅游。
听评书不但使我有了思想上的改变,也长了许多的知识。特别是旅游在外,每当提起评书,我都无比骄傲,因为我的故乡——鞍山,是评书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