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城乡融合发展 扎实推进鞍山乡村全面振兴

刘洪玉 刘畅

近期以来,鞍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坚持规划先行、项目带动、产业支撑、文化引领,以城乡融合发展为主线,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从产业兴旺到生态宜居,从乡风文明到治理有效,从生活富裕到精神富有,鞍山的乡村振兴充满了创新活力。通过持续的努力和探索,鞍山一定能够在城乡融合发展的道路上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发展现状

城乡要素流动壁垒障碍。鞍山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进展相对缓慢,土地流转不畅,导致土地要素的活力难以激发。劳动力流动仍受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限制,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缓慢,农民工及其家庭难以在城镇扎根。社会向农村投资的动力不足,农村发展面临资金短缺窘境。

缺乏高质量的产业形态。鞍山城乡产业发展差距较大,乡村产业链条短、层次低,农业的附加值难以提升,农村缺乏高质量的产业形态。乡村在承接城镇产业转移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城乡间经济联系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县域经济发展滞后,县城作为城乡融合纽带的功能不强,难以支撑城镇向乡村的辐射效应,无法为乡村产业发展赋能。

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城乡公共资源配置不均,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资源的配置方面,农村地区长期处于劣势,影响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例如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设施亟待完善。

基层治理能力相对薄弱。鞍山城乡治理能力差距明显,乡村地区基层治理能力相对薄弱,难以满足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要求。乡村治理与城镇治理联动机制不健全,缺乏一体化的治理模式。部分乡村地区存在治理不规范、不透明问题,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性。

问题成因

市场机制不健全。鞍山城乡市场分割严重,资源无法有效跨区域流动。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缺乏有效的市场对接机制。农村金融服务不发达,难以满足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所需的资金需求。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阻碍优质资源向农村流动。城乡之间存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经济上的不平衡促使要素流向农村受到一系列限制。

资金投入有限。鞍山乡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财政收入有限,对产业的资金投入力度不足。乡村地区投资环境相对较差,社会资本流入意愿不强,进一步加剧资金短缺困难。资金短缺限制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使其难以形成高质量的产业形态,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差异化竞争优势。同时,在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等方面也存在明显不足。

技术与人才短缺。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先进的技术和人才支持。由于技术和人才短缺,部分先进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无法在鞍山乡村得到有效应用。同时,由于缺乏高素质的建设和管理人才,乡村地区在基础设施方面难以形成高效、专业的建设和管理团队。

组织建设薄弱。由于外出人员流动性大等原因,鞍山农村基层治理的组织基础不够牢固,部分基层治理相关规定制度执行不到位,治理过程存在漏洞和空白。例如,村民自治、民主决策等方面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村民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不高。部分基层干部缺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和创新精神,难以适应新时代基层治理的新要求。

对策建议

强化市场信息建设。鞍山乡村应加强市场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工作,提高市场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性。建立和完善市场信息平台,为市场主体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打破地域壁垒、行业壁垒等,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自由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模式,提高要素使用效率,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拓宽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建设,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吸引更多资金投入。同时,加大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力度,争取更多的信贷支持和优惠贷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管和评估,确保资金用于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优化项目选择程序,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强对鞍山乡村投资的引导和服务,为其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政策支持,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扶持等措施,引导民间资本投入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领域。

形成人才梯队和储备。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通过设立研发基金、提供技术支持等措施,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水平。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优厚的薪酬待遇、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到本地工作和生活。同时,加强对本地人才的挖掘和培养,形成人才梯队和人才储备制度。借鉴国网鞍山供电公司的做法,实施“双师带徒”制度,通过签订师徒协议,明确培养目标和原则,采用理论和实操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农村技能型人才。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群体在农村自主创业。提供创业指导、创业孵化场地、创业资金扶持等支持措施,降低创业门槛和创业风险。

优化基层班子结构。探索建立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基层党建工作机制,构建党员志愿服务机制、党员联系群众机制等,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干部进入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保障班子成员结构合理、优势互补。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政治素养、业务能力和领导能力,引领党员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确保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建立健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的制度机制,完善党建工作责任制、业务工作考核评价机制等,明确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责任和目标。

责任编辑:

鞍山市新闻传媒中心 网络举报电话:0412-22244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2112018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辽B2-20150311. 网站备案号:辽ICP备2024018201号-1

鞍山新闻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22 www.qianhuaweb.com. 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