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的低碳生活 自制天然酵母

茸木,女,鞍山人,证券公司职员退休。写诗也写小说。

一片月光

手心里是颗舍不得丢掉的儿子的乳牙他是跑着步长大的穿小的用旧的还粘着涎水的一声声妈都是我舍不得丢掉的更何况这是一小片月光

邂逅

东山里一条窄窄的沙石路迎面跑来一只白色的山鼠像一块奔跑的小石子我还没来得及表示慌张它已歪斜着把自己埋进草丛继续庞然大物地走着吧不能辜负了一个菌类的目光

人间

我快八十岁的妈妈去看她早已不止八十的舅妈还招呼来不知躲在哪里的亲戚们他们的谈话就像脚步慢一下慢两下再踉跄一下要有人搀扶扶着年月里吃的喝的好多的事情甚至黄瓜架芹菜地栅栏上的喇叭花说不完的话都是关于人间关于这冷也好热也好的人间

诗人问答

你是哪年开始写诗的?    茸木:2017年。

生活中什么(经历或事件)对你写诗有一定影响?    茸木:多年前,在新华书店很随意地翻开一本诗歌年选,读到一首《终结者》,作者是张执浩。很有触动,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开始断断续续读些诗。

你喜欢哪些诗人或文学家(重要的两三位)?

茸木:狄金森,萧红,安妮·普鲁。

简要诗观?

茸木:真诚,简洁,朴素。

反过来,写诗对你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茸木:阅读拓宽了自己的认知,知道自己的写作是纯业余,但也可以慢慢向专业靠近一点。

除了写诗,你最喜欢做的(爱好或习惯)?

茸木:对于我来说,写永远是读的副产品,能得到一点点认可,很欣慰。喜欢阅读,买实体书。

平常物象与诗意

——简评茸木的诗

◎房东

这天起得早,一壶老茶入喉,来面对茸木的诗。茸木是本城不知名的诗人,产量不高,起点不低,2017年初入诗坛,随后在张执浩主编的《汉诗》期刊发表三首。茸木是典型的“人诗合一”的诗写者,所思所写呈现了生命的温度和时光的琥珀。

茸木向来不写空喊和虚无之诗,提交的三首均与生活和情感息息相关:《一片月光》有关成长和母爱,“乳牙”作为见证时间的标本,在其掌心折射出双重镜像,而“月光”成为了可触摸的实体。那些被岁月“穿小用旧”的记忆碎片,在一片月光的釉色中构成了独特的意象;《邂逅》描述上山遇到松鼠的情景,“奔跑的小石子”和“庞然大物地走着”均为动态意象,而尾句“菌类”视角的切入颇为意外,自然界的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在位移中达成奇妙的平衡,这种陌生化的处理,也是诗意转化的机智;《人间》属于语言的年轮和温馨,诗中“慢一下慢两下,再踉跄一下……”的句式节奏和情感基调,具有微妙的画面感,使得整首诗从庸常维度跃升至了诗性空间。

诗人同样需要心理建设,从文学写作与生活观察的角度逐步完善自己。茸木说:“日常生活中的诗意无处不在,有的人把诗意过成了日常,即使不写诗,也是诗人……写简单的诗,用最朴实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自己感受到的诗意,就是一种幸福。”评价茸木会想到加拿大女诗人安妮·卡森(Anne Carson),《英国病人》作者迈克尔·翁达杰说卡森“从阅读和经历中抽取了理性、巧智和情绪,放到自己独特的声韵之中”。我这样联系,是因为茸木写诗的同时也写小说,是因为茸木不是表象的写作者,她具备与卡森一样的情智和态度。

茸木已不年轻,诗歌是她温润生活的一部分。她的诗作与本人是和睦的,心绪流动与情感投射,感官经验的提纯落实到文本,语言和意味是她自己的,不是二手的。写诗近十年,茸木的诗作一律短章,日日月月间,朝夕凝露成诗,这又令我想到日本高龄女诗人柴田丰,不扭捏、不强迫,生活如诗,物我交融,她们具有同样的空间构境和诗意延展。

责任编辑:马服苏

鞍山市新闻传媒中心 网络举报电话:0412-22244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2112018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辽B2-20150311. 网站备案号:辽ICP备2024018201号-1

鞍山新闻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22 www.qianhuaweb.com. 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