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的褶皱

◎吴绍杰

天井里的光柱斜斜切过雕花隔扇,望着藻井下方寸之间的浮尘,忽然间就站在了明代的午后。

湖北明清古建筑博物馆的十三栋老宅临水而栖,像是被月光浸透的旧信笺,在潮润的风里轻轻地翻动泛黄的往事。

叩响“半部世家”的兽头门环,二十七枚铜钉如星斗列阵,青铜冷光一瞬便穿越了六百载的光阴。檐角的鸱吻昂首吞云,马头墙垛似龙脊高低起伏。镂雕的门楼上满刻寿山福海,隔扇屏风间细雕姜太公独钓寒江。门裙板上陶潜的采菊东篱,官帽椅上的驾云游龙,一处一景,雕梁画栋,巧夺天工。刻刀与木板相互用力,榫卯便化成了故事。

在“竹林旧宅”的窗棂前驻足,斑竹影扫过万历年的冰裂纹花窗。门簪处“耕读传家”的漆字褪成暗红,倒像凝固的朱砂泪。案头的线装书码放整齐,随意翻开,竟露出内页楷写的“崇祯七年”。一旁的古琴空置着,但阮氏文人抚琴的余韵早已渗进木纹深处,应和着墙外盛放的梅,空灵且悠远。

“舒家老屋”的斜门歪道上苔痕斑驳,寂静无声。推开门,万字纹栏杆投下影子,将砖地晒成未完的棋局。脚步声惊起梁上的灰鸽,扑棱棱地掠过清代的冬瓜梁,翅膀搅动了静谧,掀起满室浮动的木香,忽而有感:可否于某个黄昏,真能“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在某个院落的回廊迷了路,莽撞着来到戏台,戏台的雀替上雕着八仙过海,戏台下池座上的茶盏里还盛着未唱完的戏文,椅子上落着薄灰,真道是曲未散尽,人走茶凉。转回身偶见后墙处嵌着半块残碑,苔痕漫漶间依稀可辨“楚山吴水”四字,印证了李商隐的那句“楚天长短黄昏雨”。门口处,又不知是哪个朝代的骡马踏过,将半枚模糊的蹄印永远的留在青石门槛上。

暮色染透花窗时,檐角的斗拱拖着最后一缕夕阳。凉亭里的石鼓凳捧着最后的光,老屋飞檐勾连起伏,像一群敛翅停驻的鹤,把散落在江汉各地的百年光阴都衔来此处。那些被整体搬迁来的梁柱在时间的褶皱里仍在呼吸,每道裂缝都在讲述迁徙的故事。


责任编辑:

鞍山市新闻传媒中心 网络举报电话:0412-22244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2112018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辽B2-20150311. 网站备案号:辽ICP备2024018201号-1

鞍山新闻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22 www.qianhuaweb.com. 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