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巍 马文利
语言是文化交流的桥梁,良好的语言服务能够有效提升游客满意度和体验感。语言服务不仅包括翻译和导游服务,还涵盖多语言标识、宣传材料和在线支持等方面内容,能够帮助游客更好理解和融入当地文化,同时也能助力旅游景区的发展。本文以鞍山市的千山风景区为例,分析语言服务在旅游景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语言服务赋能旅游景区发展的具体路径。
语言服务的定义与分类
中国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原副主任李宇明在“第八届亚太翻译论坛”主旨发言中,提出了语言服务的定义,即“语言服务是利用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知识、语言技术及语言的所有衍生品来满足语言生活的各种需求。”翻译被视为语言服务的主要产业之一,但语言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是多维的,语言既是经济活动中沟通的工具,也是经济发展中的人力资本。语言服务不仅限于翻译,同时也参与文化业、旅游业的经济活动。因此,语言服务在旅游景区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旅游业中,语言能力对景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起着重要作用。目前研究中,将景区与语言服务联系在一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景区公示语的翻译服务。景区的语言服务根据服务内容可分为以下六类,即公示语翻译、多语导游、广告、咨询、语言类表演、新媒体与自媒体。
语言服务对景区发展的影响
结合千山风景区目前的语言服务现状,可以发现语言服务在旅游景区发展中不仅可以助推景区建设,以文化为切入,还可以起到扩大市场覆盖面、促进游客消费的作用。
提升游客体验,消除语言障碍,增强文化理解。目前千山风景区提供的语言服务包含景区的公示语,种类上包括指示牌、标识、警示语等,语言简明清晰、书写规范。其中主要景点的指示牌和标识均有中、英、日、韩、俄五种语言,警示语则多为汉语单语种。没有文化阐释的景点,在游客心中驻留时间要比有文化内涵的景点时间短。
赋予景点文化阐释,其影响的时效就会变长。因此,公示语的撰写和翻译隐形中会增强景点的影响力。这种影响来自多模态的信息获取渠道,通过内容介绍、民俗讲解、文化阐释增强游客的文化了解。千山景区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小红书等提供多模态信息。在微信公众号上专门设有文化千山专栏,细分为千山人文历史、千山与红楼梦的渊源以及千山诗画石刻等栏目。新媒体与自媒体传播通过移动化、社交化和智能化三大路径,有效刺激旅游消费。
简言之,语言服务对景区发展不仅可以提升游客体验,同时也可以引流增效、刺激二次消费,语言服务在赋能景区发展上因此具有非常大的潜力。
语言服务赋能景区发展的策略
语言服务赋能景区发展可分三步走,一是政府政策支持,二是企业开发和使用语言服务产品并提升员工的语言能力,三是移动应用的开发结合在线传播的制作与推广。
语言服务的提供与发展依赖于国家政策,同时也依赖于地方政府的支持,特别是地方政府要在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两方面鼓励为景区提供语言服务。同时,以企业自身为出发点开发产品和服务,有助于发挥语言服务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培训和提升员工的语言能力和语言服务意识,可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更好地实现语言服务的价值。像千山风景区这类地方区域性景区,目前对多语语言服务需求较小,提升员工语言能力和语言服务能力,可以减轻语言服务投入又不降低语言服务能力。在此基础上,注重开发多语言的移动应用程序,为用户提供便捷的语言服务,如实时翻译、语音识别和多语言导览等功能。
总之,在国际化、信息化的今天,景区发展要走出一条与时俱进又别具一格的发展道路,离不开语言服务的赋能助力。 (作者单位:鞍山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