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安县乡村振兴示范带入选省典型案例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战风)日前,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发布《关于印发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典型案例的通知》,台安县-红庙子村(西佛镇)- 双台子村(桑林镇)乡村振兴示范带,凭借“塑形铸魂筑基和美乡村,‘千万工程’激活全面振兴”的创新实践与成功经验,脱颖而出,入选综合类典型案例,为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生动样板与实践范例。

台安县这条充满活力与希望的乡村振兴示范带,沿着京抚线(G102)-西马线(S211)蜿蜒铺展。它东起西佛镇西佛村,西至桑林镇才家村,横跨3个乡镇,串联起28个村庄。示范带规划长度约36公里,总面积386.98平方公里,承载着52075位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乡村振兴的殷切梦想。区域内36万亩广袤耕地沃野千里,生猪、肉鸡、设施蔬菜及花生等主导产业蓬勃发展,为乡村振兴筑牢坚实的产业根基。

自2024年启动以来,台安县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成效斐然,答卷亮眼。在乡村建设方面,实现农村公路铺装率、行政村公交通达率、供电可靠率、5G网络覆盖率、自来水普及率“五个百分百”的突破性成果;高标准区域性中心敬老院投入运营,普惠性学前教育、一体化教育体系、村级卫生服务实现“三个全覆盖”,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生活品质得到全方位显著提升。

产业融合发展是该示范带的突出亮点。依托牧原、九股河、仁泰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示范带全力构建起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农产品加工比值高达3:1,并成功创建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示范基地。如今,这里产出的优质农产品从田间地头走向全国市场,附加值持续攀升,产业活力竞相迸发,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

在投融资机制创新上,示范带大胆探索,启动实施总投资9.99亿元的EOD(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试点项目,融资占比高达80%。通过推进有机废弃物利用、玉米提质、智慧番茄小镇建设等项目,建立起“产业-生态”互哺的良性发展机制,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资金动力。

联农带农机制的创新实践,切实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订单农业模式联动龙头企业,带动1500户村民年均增收5000元;股份合作制在试点村推行“双向入股”,800名农民年人均增收1500元;全产业链就业创业模式覆盖广泛,帮助2000名群众年人均增收8000元;智慧农业模式借助数字化平台,实现生产成本降低80%、产能提升20%,带动农户年均增收突破万元,真正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建设举措,让示范带收获了众多荣誉。桑林村荣获辽宁省“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辽宁省“生态村”称号;大红旗村、小红旗村获评第六届全国文明村;古洞村成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辽宁省文明家园示范村;西佛镇也斩获辽宁省文明镇标兵、辽宁省文明村镇等多项殊荣。展望未来,台安县将继续深化示范带改革创新,向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奋勇前行,奋力书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责任编辑:韩萧阳

鞍山市新闻传媒中心 网络举报电话:0412-22244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2112018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辽B2-20150311. 网站备案号:辽ICP备2024018201号-1

鞍山新闻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22 www.qianhuaweb.com. 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