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931年9月18日,当夜10时20分,日军发动事变,首先以炸毁柳条湖附近的铁路为借口,随后不到5分钟即炮轰北大营(当时东北军第七旅的营房)。悍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当时,黄显声立即命令,三经路警察署、商埠三分局、南市场等处的警察大队及公安分队,首先起来抵抗,其余地区的公安局队伍亦有所抵御。至9月21日夜,沈阳各城门及东关公安总局、公安总队部大门先后被日军坦克攻开,守门公安队力不能支,黄显声才下令以分局分队为单位,尽量携带弹药武器退出沈阳,经新民向锦州集中待命,而黄显声自己则仍留沈阳,以观局势。看到沈阳景象全非,黄显声才一面通知遣散在家的部分警察和公安队员到锦州归队,一面化装离开沈阳。
抗日枪声从此打响……
黄显声
在东北抗日的历史星河中,有些名字如丰碑矗立,黄显声便是其中之一。
这位民族英雄用热血与信念,在动荡岁月里写下“英雄”的注脚。他出身辽东一个富裕家庭,自幼聪颖好学,青年时目睹日本侵略者控制朝鲜、扩张至鸭绿江畔的现实,心中燃起强烈的民族情绪。
在经典革命小说《红岩》中,有一个令人难忘的小男孩叫“小萝卜头”——这个在白公馆魔窟中坚持学习的特殊学生,正是杨虎城将军秘书宋绮云之子宋振中。而那位在黑暗牢狱中仍坚持传道授业的老师黄以声将军,其原型正是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这段狱中师生的感人故事,恰是黄显声将军一生坚守信念、传承火种的真实写照。
黄显声就义处 — 步云桥
思进步走在前
黄显声,字警钟,别名惊中或京中、京峰。黄显声出生于1896年,很多文献记载黄显声是凤城苇山河人,现此村属岫岩,是岫岩石庙子镇蓝家沟人。2005年,省政府曾拨出专款260万元,重修了黄显声的故居,以此作为遗址博物馆。查阅岫岩黄氏族谱:黄显声的始祖叫黄伍,原籍在山东省蓬莱县,顺治八年(1651)迁移辽东,落户于岫岩石庙子苇山河,后来投入汉军镶黄旗。黄显声为黄伍十一代孙,为显字辈,家业比较富裕,不但占有很多土地,而且经营手工业作坊,从事商业活动,这样的家庭环境,对黄显声后来的商业才能还是很有影响。
到了读书的年纪,黄显声就被家里送到离家15里的青苔峪小学寄宿读书,后来到离家90里的九沟峪小学读高小,不久到安东县城(丹东市)道立中学读书。安东县城位于鸭绿江西岸,此时东岸的朝鲜已经成为日本的殖民地,而且随着安奉铁路的运行,日本已经在安东县城附近建立起铁路附属地,眼前的一切给黄显声留下深深的印记,刺激起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1917年,黄显声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当时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给中国的知识界带来很大的震动。为了追求真理,黄显声读了很多进步书籍,并发愤学习俄语,想更深入地学习和了解俄国的情况。1919年,他结束了大学预科学习,正要升入本科时,爆发了五四运动,黄显声积极参加运动,多次将爱国传单和进步传单邮寄到锦州和沈阳等地,并要求亲友们宣传和散发。组织游行,他走在前头;军警镇压,他顽强反抗;有人被捕,他组织营救。后来这些都成为他的罪状,被校方认为是“过激”和“越轨”,由此剥夺了他正常升入北京大学的机会。
进入北大不成,他想到了投笔从戎,投考军校。他先投考保定军官学校,继而投考军医学校和军需学校,都没被录取。于是他就回到沈阳,到奉天兵工厂做了一名管理员。1921年春天,黄显声被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第三期炮科录取。1922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破例分配到奉天兵工厂任少校卫队营长。再次回到奉天兵工厂以后,黄显声的管理才能得到充分地表现。他以严明的纪律、精明的才干、果断的作风,使卫队精神风貌焕然一新。1922年直奉战争,奉军全线溃败。为总结经验教训,必须对奉军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张氏父子决心提拔重用有文化、有知识、有能力的军事学校毕业生出身的青年军官担当大任。张学良视察兵工厂时,就对黄显声的干练有所耳闻,见面晤谈,黄显声非常符合条件,当即选定黄显声为随身副官,放在身边观察锻炼。1924年底,黄显声随奉军入关,其才干获得张作霖赏识,被提升为上校参谋,并拨到郭松龄任军长的第三军任职。1925年底,郭松龄与冯玉祥联合,在滦州举兵反奉,要求张作霖下野,驱逐主战祸首杨宇霆,由张学良主政东北,黄显声也是积极的参与者。
郭松龄反奉失败以后,黄显声和其他参与者一样回到沈阳,面对奉军的追杀,四处躲藏。一日在沈阳大街上偶遇张学良,不禁又惊又喜,就这样,张学良把黄显声带回军中,让他继续做自己的上校副官。1927年,黄显声随张学良驻守保定,黄显声为第一旅旅长,这第一旅就是后来的卫队旅。1928年6月4日,张学良生日清晨,张作霖在黄姑屯被炸身亡。张学良得到消息,立即与黄显声等人商量,首先下令严密封锁张作霖已经身亡的消息,又将关内的东北军主力撤回关外,以防万一。为防止关东军对张学良下毒手,张学良化装成伙夫混在黄显声旅中坐闷罐车悄悄返回奉天,而黄显声则先行一步,带领第一旅先行赶回沈阳。正因为保护到位,张学良才顺利回到沈阳,掌握了政权。
1930年春,张学良率东北军主力入关,为了加强大本营的防卫力量,成立沈阳警备司令部,特调黄显声回沈阳任辽宁省警务处处长兼沈阳公安局局长,为以后提拔他担任警备司令做过渡。黄显声接任以后,对沈阳等地警界风纪和社会秩序进行了整顿,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禁烟。当时阎宝航、张希尧等爱国人士主办辽宁国民常识促进会、辽宁拒毒研究会,提倡国货,抵制日货,严禁烟毒。一次,辽宁拒毒联合会通过辽宁省邮政总局,扣留了日商从瑞士偷运进来的海洛因,共计380多包,价值百万。黄显声得到消息,愤怒不已,立刻下令,让警务系统支持这一行动。听到海洛因被扣的消息,日本驻沈阳馆的领事便带上大量钱财,欲对黄显声进行贿赂。黄显声回答说:“我是个警察局长,必须恪守职责,我还是中国人,我绝不做危害中国老百姓的事情,如果我们中国人将海洛因弄到你们日本去,你们会怎样呢?”日本领事只得告辞,从此再不敢过问此事。辽宁拒毒联合会决定于1930年6月16日,在沈阳小河沿体育场,即现在沈阳动物园,把收缴的海洛因全部烧毁。到了开会那天,主席台前架起四口大锅,周围堆放着木材和煤油,几辆卡车载着收缴来的烟土和海洛因,在市民的围观中全部销毁。为了保证这个行动不受干扰和破坏,黄显声派出140多名警察前往保护。此事过去不久,沈阳警方又截获很大一批烟土,其主人就是热河省主席汤玉麟,因为汤玉麟是张作霖的把兄弟,张作霖活着的时候,尊称汤玉麟为二哥,张学良尊称其为二大爷。热河是东北鸦片的主要种植区,汤玉麟当了热河省主席以后,把鸦片当作主要财源,贩卖鸦片当作重要的经济活动,在奉天境内,很少有人干涉,但黄显声并不买账,接到密报,立即调动警力赶到火车站,当场收缴大批烟土。
黄显声故居正门(位于岫岩石庙子镇)
黄显声故居内院
黄显声雕像
组建义勇军
黄显声主持沈阳警务期间,特别警戒的是日本军队在沈阳的活动,对某些日本人进行严密的监视。他曾下令:辽宁省所属公安系统,凡属与日本人勾结的违法中国人,一经查实,立即逮捕。又针对日本满铁警察的无理滋事,要求公安系统,对满铁军警的无理行为要敢于制止。日本人在中国警方的强硬态度面前,知难而退,以致日本人提到黄显声,总是咬牙切齿,所以后来九一八事变中,日本人首先抄了沈阳黄显声的家。
1931年3月,黄显声从任辽宁省警务处长时起,东北军已经感受到和日军冲突的危险,但又缺乏正面对抗的勇气,希望一旦发生危机,避免与正规军冲突,这样作为非正规军的警察力量就可能成为两军之间的缓冲。委任黄显声担任这个职务,是张学良希望黄显声的精明干练可以在中日冲突发生时最大限度地控制局面。张作霖曾经对张学良讲过,对付日本的办法:召集辽宁各县的警察局长开个会,动员人力,一夜之间就把南满铁路的铁轨都埋到地底下去。九一八事变之前的8月末,黄显声通过警务督察长熊飞弄到日军的情报,知道事变就要发生,他不肯坐以待毙,就把各县的警察队,公安队扩充为12个总队,发放枪支弹药,立足于打仗。这件事影响很大,以致后来东北各路抗日义勇军中警察占很大比例,一些领袖人物大多是警察局局长出身,如邓铁梅、刘景文等,他们手中的大部分武器都是这时发放的。除此之外,他还把沈阳的2000多名警察组织起来,编为警察总队,发放枪支弹药,而自己从9月初就昼夜不离办公室。
九一八事变前,人称东三省只有两个明白人,那就是辽宁省长臧式毅和公安处长黄显声。事变前,臧式毅曾多次警告张学良日军即将动手,并派黄显声专门到北平去向张学良报告危险,张学良当时吸毒又患伤寒,在协和医院住院,思维精力都不充足,回复要求他们镇定,万一打起来不要抵抗,等待国联调停等。九一八事变发生,臧式毅让东北军参谋长荣臻赶快调兵收复沈阳,自己绝食未死,后被日方拉入伪政府,晚节不保。而黄显声则相反,听说事变发生,立即投入战斗。当时沈阳有东北军王以哲的第七旅、总部卫队、张学良卫队营、讲武堂学兵队和黄显声的公安总队。九一八事变发生以后,只有黄显声公安总队和学兵队进行了抵抗,其他各队长官都找不到下落。有人写书说,这些人可能都躲起来了。最可笑的是张学良卫队营长谭海,事变发生后急忙把武器埋在帅府院子里,帅府各门上锁,拿着钥匙跑到北平,让张学良臭骂一顿。黄显声率公安总队官兵在沈阳市内步步抵抗,打了三天三夜,直到沈阳四门失守,部队被各个击破,才命令撤退,最后自己才化妆离开。
黄显声退守锦州以后,围绕着抗日斗争,做了两件事情:一是他把全省12个公安总队改编为3个骑兵总队,集结在锦州以北训练,以抵御日军西进;二是组建义勇军抗击日军和汉奸,并频频出击,以迟滞日军的脚步。九一八事变以后,辽南出现的第一个汉奸头子是凌印清,是黄显声联合老北风和项青山消灭的。凌印清刚刚死去,又出来个大汉奸,他就是张学良的堂弟张学成。张学成,字铸卿,生父是张作霖的二哥张作孚,张学成是张作孚的长子。1909年,张作孚任黑山巡防队长,在剿匪时战死,留下妻子和五个孩子,张作霖把他们接到帅府居住,对五个孩子悉心照顾,视如己出。年少时,张学成与张学良在帅府共同读书,从东北讲武堂毕业以后,张学成曾担任张作霖的卫队营长,直鲁联军第七十师师长等职务。1928年,直鲁联军被北伐军击溃,他便随张宗昌逃亡大连,在张学良部石友三军中混饭吃。他常常和日本浪人交游,慢慢被日本人控制。1931年秋天,石友三被日本人收买,背叛东北军,进攻北平和天津,被张学良打垮,张学成就跑到大连躲藏起来。九一八事变发生,张学成认为机会到了,就出来扬言,愿意与日本人共同收拾东北的残局。当时,凌印清被歼灭,日本关东军正在物色代理人,张学成恰好符合条件。所以关东军司令本庄繁就在大和旅馆召见他,双方一拍即合,本庄繁任命他为“东三省自治军总司令”。张学成回去后立刻招兵买马,凑集起号称4000人的伪军,把司令部设于黑山县高山子,扬言进攻锦州。张学成的伪军没有经过训练,完全是乌合之众,实力远远赶不上凌印清,但人们知道,张学成毕竟是张学良的堂弟,所以驻扎锦州的东北军都不愿与他交战。当时驻扎锦州的东北军参谋长荣臻、辽宁省代省长米春霖都感觉此事棘手。为此,黄显声亲赴北平,当面向张学良请示对策。据说张学良听完后拍案而起,说:“值此国难当头之际,投靠日本人当走狗,便是国家民族的罪人,不管是谁,都当杀无赦,还用请示吗?就是我张学良卖国,理亦当诛。”当即就拍发电报给荣臻。荣臻接到命令以后,派出两个公安骑兵总队袭击高山子,全歼张学成部,张学成和他的日本顾问被当场击毙。除掉张学成,不仅仅是消灭一支汉奸队伍,也是黄显声替张学良大义灭亲,从而鼓舞各地抗日义勇军,坚定了他们与日本帝国主义战斗的决心。
九一八事变以后,张学良、张作相都没有到过锦州。后来参谋长荣臻到了锦州,但荣臻是旧式军人,知道张学良信任黄显声,所以很多事情不插手。这样,名义上荣臻是最高指挥官,而实际上黄显声成为锦州的最高长官了。有一次,国际联盟来人调查九一八事变,进屋一看,荣臻大烟枪还没有收拾,于是对翻译说:这样的将军怎么能够抵抗日本军队呢?据说,此事对荣臻刺激很大。外国人走后,他把烟枪砸了,表示要振作精神,与日本决战。这个时期,不但荣臻消极,张学良也很消极,一方面他做些防御,另一方面又不敢大张旗鼓,怕给日本人留下中国正规军与日军交战的口实,实际是种掩耳盗铃的做法。在这种情况下,黄显声急中生智,把新编部队称为“辽宁抗日义勇军”,陆续编了20多路,自己担任总司令,这就是抗日义勇军的最初来历。
后曾有人对黄显声以“血肉长城第一人”誉之,这一历史的评价,从他组织抗日义勇军时间之早、规模之大、影响之深来看,并不为过。
1932年初,日本侵略者向锦州发起强大攻势,锦州失守。事后,在回答记者采访时,东北军方面表示,东北军在锦州周围和日军发生了激烈的战斗,损失5000余人。然而,据当地外国人和民间团体回忆,东北军除少数部队外,大部队在日军还在百里之外时就已经撤离。东北军撤退时,黄显声率三个骑兵公安总队断后,黄显声以第一、第二总队掩护省政府机关撤退,亲自率第三总队在大凌河畔杨官屯阻击日军,战斗持续到1932年1月2日深夜2点30分,才下令炸毁女儿河铁桥,部队撤往关内。“义勇军”这个名字响亮而贴切,逐渐成为东北各地抗日武装通用的称呼。1935年,田汉、聂耳为电影《风云儿女》谱写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了我们的国歌,当国歌响起的时候,请不要忘记黄显声的名字。
黄显声故居内景
黄显声故居内景
黄显声故居内景
倒在黎明时
1932年2月,黄显声率领的公安骑兵总队改编为东北骑兵第二师,由黄显声担任师长,后来参加长城抗战。错综复杂的斗争,使黄显声逐渐加深了对共产党的认识,他将共产党员刘澜波留在身边做少校书记官,并把17名共产党员以秘书和军需官等身份安排在骑兵二师。在这些党员的帮助下,部队开办教导队,积极培养抗日骨干。当时何应钦是国民党北平最高军政长官,风闻黄显声有通共嫌疑,就派人侦查,看到二师驻地有抗日标语,就当面质问黄显声说:你们骑兵二师驻地有共产党的标语,部队内定有共产党活动。黄显声坦然回答说:北平城内也有共产党标语,能说北平军委会内也有共产党吗?有一次,北平宪兵三团秘密绑架了刘澜波,黄显声闻讯去向何应钦要人,何应钦推说不知,黄显声就说:刘澜波是我的书记官,不放刘澜波我就带二师去抢,结果刘澜波最后获释。1935年,张学良合编骑兵军,黄显声为副军长。1936年,东北军和西北军在王曲创办军官训练团,黄显声任教育长。10月,蒋介石到训练团来训话,大谈攘外必先安内。第二天,黄显声就请人到训练团驳斥蒋介石的论调。为拉拢黄显声离开张学良,蒋介石派黄显声的三叔黄恒浩做他的工作,但遭到严辞拒绝。1937年冬天,黄显声前往武汉,面见周恩来,为营救张学良到处奔走,没有结果。黄显声就决定去延安,他先命旧部把两汽车武器运往延安,同时派旧部和东北青年100多人到延安学习。在一次东北军军官聚会上,他发表了激烈的反蒋演说,结果现场有个军官叫张碧天,把他的话报告给大特务康泽。当时黄显声和张学思住在汉口太平洋饭店,决定先到香港,然后转道去延安。1938年2月2日,有个特务伪装成朱总司令特使敲开了黄显声的门,把他秘密逮捕,从此黄显声将军开始长达十多年的监禁生活。在此期间,他有多次逃走的机会,但由于种种原因都错过了,直至牺牲。
黄显声被捕以后,先是关在湖南益阳,不久转移到贵州息烽。管理息烽集中营的特务头子叫周养浩,就是《红岩》中那个沈养斋的原型,他看黄显声很有经济头脑,就让黄显声当生产组长,帮助搞生产和经营,黄显声干得很出色,把息烽集中营变成了生产基地,不但监狱自给自足,而且每年上缴数千万。周养浩答应帮助黄显声获得自由,对他很信任,有时可以到贵阳去,还可以佩戴手枪。有次在贵阳,黄显声遇到了跑汽车生意的旧部刘某,刘劝他随车逃走,但他认为不够光明磊落,就拒绝了。1945年抗战胜利后,黄显声并没有被释放,先是押到渣滓洞,1946年转移到白公馆。他和白公馆的所长罗欢德关系很好,把监狱中很多难以得到的东西都弄到监狱中来,比如毛主席的著作。1947年,有次黄显声和六名被关押的国民党军官到罗欢德家去玩,一名军官私下劝黄显声逃走,但他认为这样会连累别人,罗欢德也会受到严厉处分,还是没有离开。重庆解放前夕,他同意越狱,并接受了狱中党组织送给他的一把匕首,但他提出要把张学良的秘书李英毅同时带走,结果计划一拖再拖。
1949年11月27日,大屠杀开始了。下午3点半,两个特务来请黄显声将军,黄将军意识到最后时刻已经到来,他沉思片刻,拿起黑呢子礼帽,换上一件黄绿色的夹克,暗藏匕首,从容地走出牢门。当走到通往梅园步云桥的时候,特务从后连开两枪,一枪穿过右臂,一枪穿过左肺。有记载说,最后时刻他站定脚跟,手握匕首,怒目回视,用尽最后一点力气,吼了一声:“消灭国民党法西斯!”12月1日重庆解放了,黄显声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1960年,经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黄显声的遗骨被移至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关于黄显声的牺牲,还有个感人的故事,在息烽集中营,曾经有位因学运而被捕的福建女大学生叫黄彤光,在他手下做会计,由于长时间的接触,两人成为狱中恋人,黄彤光出狱时,交给将军一张红纸,请黄显声将来用它包结婚的戒指。后来,黄彤光带领解放军寻找将军的遗体,没有找到,突然,在一块新土中,露出一小片红纸,黄彤光立刻跪了下来。数十年后,88岁的黄彤光女士用这样的词句描述将军的埋骨之地:“那片红纸在风中痛苦地摇着头,很鲜艳。”
重庆解放了,全国解放了,可英雄却倒在黎明之时,当我们为之而感伤的时候,才能认识到什么才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
全媒体记者 王尤
图片提供及文字审核由中共鞍山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